推送支部:高功率密度电气驱动及电动汽车技术党支部
作者简介:张剑,男,40岁,博士,高工,河北邢台人。
家风,顾名思义,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它需要我们的传承。有人认为,家风或许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与社会无关,也与国家无关,其实不然。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的,是我们共同的大家庭,只有每个小家庭都树立传承美好的家风,我们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我的家庭很普通,但父母、祖父母都十分重视家风、家教的传承,在日常生活中用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家庭成员传递做人和生活的道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我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灵。
我印象中的家风家规需从祖父母那辈说起。与邻为伴与邻为善,宽以待人是保持邻里关系和睦的关键。祖父离休之后跟我祖母一块回到了乡下生活,我印象中,他们与邻居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因为舍不得那些感情深厚的老邻居,他们迟迟不愿搬到城里跟我父母一起生活。城里生活条件好、大家都住楼房,但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邻里之间很少交往,最多是见面打个招呼。过自己的小日子,各扫门前雪,“远亲不如近邻”似乎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小时候我每次随父母回老家,祖父母都会打包一些自己种的白菜、胡萝卜、油菜、香菜等塞给我们,并嘱咐我父母带回去分给楼上楼下的邻居们。一来二往,邻里关系变得十分融洽,幼年的我也因此受到了邻居们热情接待,感觉心里暖融融的。父辈的经历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参加工作后,我在北京打拼多年,在多个小区生活居住过,秉持着与人为善的理念,与邻居们和睦相处、感情融洽。邻居们也经常会抽时间聚聚,相互帮衬,逐渐形成了一种其乐融融的邻里关系。父辈们巧妙地把淳朴的乡情带到了城里,传承着注重邻里和睦的家风,给生活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中的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我的长女今年8岁,在她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父亲就拿着《张氏家谱》给她讲解家谱中关于修身治家训言的章节。在女儿房间挂着一幅条幅“诚实好学,勤劳孝德,热爱生活”。这是她两岁生日时,我父亲提笔写的,他把美好的祝福语和家风家规融在一起,期盼后辈能读懂家人的情深意切,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规。
我的家庭有读书习惯,且相互影响。我的父母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谈不上有多高的学问,但他们却极为重视读书。父母喜欢看书,也喜欢收集图书,父母家中有一间书房,藏书较多,闲暇时常常人手一册。小时候,父母为我买得最多的不是玩具、零食,而是各类书籍,从连环画到百科全书,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父亲常说:“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育人”。母亲则以坚持写日记的方式培养我读书、写作的好习惯。从我懂事起,母亲就捧起书给我讲一些先贤典故,听得我心驰神往,常常被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总是意犹未尽地缠着母亲多讲一篇。成家后我也把读书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也常常给女儿买各种图书。经过多年潜移默化的培养,女儿现在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有时间就静静的坐在书桌前读书,明理修德、敏知笃行,希望女儿在读书的路上越走越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好的家风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是持续性的,父母长辈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等形式来教导子女社会价值、生活技能、做人准则、办事原则等等,简言之即培养成“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世,并为其供应着营养。愿我们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成为好家风、好家训的传承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