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支部:海洋能发电党支部
作者简介:王海峰,男,研究员,现任海洋能发电党支部支部书记。长期从事各类电机研究、设计、应用工作。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家风的影响很大。对于中国科学院这样的国家科研单位,影响更大的其实是科研精神、科研态度的传承,我定义为“科研家风”。
我于2003年博士毕业时,有幸被顾国彪院士招入中科院电工所蒸发冷却团队工作,在顾老师身边工作五年后,到所里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再后来,在所里和顾老师支持下,建立新的科研团队,探索海洋能发电与应用技术的新科研方向。回顾近二十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在每一个阶段都深深的受到顾院士 “科研家风”巨大影响,在开辟科研方向、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乃至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顾老师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这的的确确是一种“科研家风”。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两句诗是顾院士科研精神的写照,在科学院能够坚持一生科研方向不放弃的,顾院士应该是突出代表。顾院士从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到电工所工作,就选择了“蒸发冷却”这一科研方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六十多年,取得了云南大寨10MW、陕西安康100MW、青海李家峡400MW直到长江三峡840MW我国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的成功应用。圆了电工所“因三峡而建,为三峡所用”的梦!在这些闪亮的成果背后,是顾院士几十年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曲折。据顾院士说,当年长期的路线斗争,加之水电在国家五年计划中的不停间断,任务一停就是5年,在最困难的时候,课题组只剩下三个人,俩“老头”,一个小姑娘!但是,顾院士坚信蒸发冷却这个我国自主创新的大型电力设备的冷却技术,具有其独特优势,一定有大的用场。一定要把蒸发冷却技术的方方面面都研究清楚,才能够在大型发电机组这一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为苛刻的场合发挥其优势,取得大的应用,解决国家巨型发电机组研发的瓶颈问题。
二、天下大事做于细,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可以用在顾院士的科研工作态度上。在科研工作中,顾院士总是一丝不苟,坚持在实验、安装第一线,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细节。正是因为顾院士的这种科研工作态度,及时发现了一次次的问题,排除了一次次的故障隐患,才保证了大量的发电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完成。2012年秋天,三峡地下厂房27、28号蒸发冷却发电机组在紧张的安装,顾院士身先士卒,不顾七十多岁高龄,亲自跳进4、5米深的机坑中,检查安装情况。经细致的检测,顾老师发现,在一些回液管中有些阴影,他马上命令停止安装,对4000多根回液管进行彻底检查。经反复查找,在这些回液管中发现了多支没有清理掉的回液管堵头,一旦安装上去,一般很难发现。但是,如果,一开机,液体不能回流,将会带来机组过热,甚至爆炸,是非常严重的事故,三峡无小事!顾老师深入现场,细致的工作态度,保证了三峡蒸发冷却机组的成功。
三、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顾院士在科研形势的认识和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从来不跟风,总是对流行的科研思潮做出冷静科学的判断,在SCI论文横行的时候,顾院士果断喊出“SCI就是stupid”!可能也算是第一人吧。后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减少论文的评价权重,证明顾院士的判断是准确的。在人才培养方面,顾院士也有自己的办法。对新来所工作的科研人员,顾院士总是给予各种科研条件保障,让你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快融入科研队伍,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在我作为顾院士的副手帮助管理课题组的时候,顾老师总是交代,对年轻人要给他两年时间,让他去自由探索,找到自己最能发挥作用的方向和岗位,然后再压担子。
四、工夫其实在诗外,磨刀不误砍柴工
顾老师十分注重身体的锻炼和业余爱好的培养。在我的印象中,顾老师不管多忙,每次回家,都会利用点滴时间,爬一次他所居住的楼房的28层楼梯。后来大家劝他这样对膝盖不好,就改为跳绳。每次出差,都利用饭前饭后时间,在酒店外面,走走跳跳。正是注意对身体的锻炼,顾老师才能保证完成工程院、所里、研究部等大量的工作。顾院士在当年就是清华大学乐队的成员,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爱好,吹口琴、拉二胡不亦乐乎。平时顾老师也经常谆谆教诲我们:要学一种乐器,音乐不仅能学习到高雅的艺术,还对手、脑、眼、口的协调锻炼是非常好的。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也都跟着学习了不同的乐器,陶冶了情操,健康了身心。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电工所的科研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走进所里,高大漂亮的办公实验大楼,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先进智能的实验设备,还有训练有素、朝气蓬勃的科研队伍,这些都至关重要,但是,我觉得像顾院士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科研作风、科研精神,进而形成的“科研家风”更加重要!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多多向顾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自觉传承我们电工所优良的“科研家风”,共同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果,走向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