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身边的榜样
京区“优秀共产党员”——李耀华同志
发布时间:2010-06-30 07:23文章来源: 

  

 李耀华,男,19669月出生,1995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柏林工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4月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1999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电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科技部、铁道部“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究”总体专家组成员(兼牵引供电专业组组长);“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电力电子关键器件与重大装备研制”总体专家组成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李耀华同志一直扎根于基层科研创新、管理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具体要求,他结合自身研究团队的特点,明确了科研创新项目,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多项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李耀华同志连续两年被评为电工所“突出贡献个人”,其领导的磁悬浮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09年被评为电工所“突出贡献团队”。李耀华同志除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试验经验,为人谦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把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结合起来,起到了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耀华同志的主要业绩有: 

 1、为了改变目前国内急需的高压大功率变流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自“十五”计划之初,李耀华同志便带领研究团队,就高压大功率变流系统中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在高压大功率交直交变流系统的建模分析、过压机理等重大应用基础理论问题和拓扑、驱动控制与保护、水冷散热和工程试验等重大技术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十一五”末期,李耀华同志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7.5MVA  IGCT  NPC三电平水冷变流机组,该机组同时荣获2009年度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针对大功率直线电机在轨道交通应用日趋广泛的发展趋势,李耀华同志带领研究团队,选择大功率直线电机的建模、分析设计与控制这一重要理论与技术难题,并结合工程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提出适用于大功率直线电机分析和设计的等效电路模型,提高了直线电机分析和设计的精度;通过提出一种考虑电流不对称、边端效应和法向力等因素的直线感应电机的动态控制模型,建立了大功率直线电机的高性能磁场定向控制和直接牵引力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和控制精度;通过提出一种考虑参数动态变化及法向力影响的大功率直线电机的动态效率优化节能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目前,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全国产业化直线电机轨道交通车辆和内蒙直线电机煤炭运输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大力推动了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3、大功率高品质电源系统是机场、现代化舰船、雷达、港口和码头等必备的关键设备之一,由于其控制的难度和复杂性,多年来我国这类产品全部依赖进口。从2000年开始,李耀华同志便带领研究团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取得重要理论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成功研制了400Hz60Hz高品质电力电子电源系统,并在相关企业实现了批量生产。产品不仅应用于我国机场,而且在港口、码头等场所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这一领域的垄断。 

 4、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方面,李耀华同志在院、所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电工所在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领域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以面向“国家能源和电力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大幅度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和“大幅度提高电力机械运行性能”为使命,组建了以“高压大功率和高功率密度电力电子驱动控制”和“大功率和特种电机的分析与高性能控制”为研究重点和突破口的中国科学院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重点实验室。通过强化优势,完善不足,力争使该实验室成为我国在电力电子研究领域中的排头兵。 

 5、在人才培养方面,近五年来,李耀华研究员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7名,其中一人获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1998-2008年,为全院研究生讲授了《现代电力电子与控制》学位基础课程,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指导教师,获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和BHP Billiton导师科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