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身边的榜样
2016年度电工所“优秀党务工作者”——胡新宁
发布时间:2017-06-30 04:21文章来源: 

  

胡新宁,男,汉族,1977年出生,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科院应用超导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党支部书记。作为科研一线党支部书记,他热爱党务工作,具有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信。他将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有机融合,创新和改进支部党建活动方式,有力调动和发挥了支部党员的模范作用。他本人先后获得中科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电工所“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作为青年学术带头人,获得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一、注重思想教育引导,提升党员素质 

  思想教育是党建的重点工作,面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胡新宁同志不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新思路。针对党支部院士及杰青等科研骨干密集的优势,他积极推动青年职工与院士、科研骨干结对子,通过这种一对一的帮助指导和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加强了传帮带的实效,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严谨治研的工作态度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也协助实验室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新生代科研骨干,搭建了结构合理、科研素质高的人才梯队。他始终坚持党员思想教育活动要高起点、严要求,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先后组织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参观了董存瑞纪念馆、狼牙山纪念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先贤丰功伟业,让大家接受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英雄为榜样,严格自身要求,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胡新宁同志注重在点滴润物中加强党员的思想引导,倡议建立读书流动站,组织开展支部读书交流活动,在广泛征集党员读书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共书籍名册,经常进行书籍交换和读书心得交流,促进了支部党员之间的沟通,弘扬了正气与新风。他认真组织召开党员评议活动,敢于唱“黑脸”,不做老好人,要求每一名党员认真对照“四风”和党性要求,做到自省自励,他本人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使大家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受到触动。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工作,实验室先后有2名回国人员1名课题组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加入了党组织。在他的带领下,支部工作焕然一新,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党支部在全所年度考核评比中以唯一一个全优的考核成绩获得第一名。 

  二、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积极倡导科研创新发展 

  国立科研机构的党员要肩负起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责任,党建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有为有位。胡新宁同志从党支部超导及新能源材料应用的科研实际出发,找准党支部工作与科研任务的切入点,使支部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他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抓好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党支部连续4年组织开展了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评比活动,该项评比以党员为主体,鼓励党员在科研工作中坚持原始创新、摒弃跟踪模仿,通过自由申报、党小组推荐、领导点评三个环节,最终评选产生年度“科技之星”,借以肯定支部党员在科技创新中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这项创新性活动在党员中广受好评。获奖者更是感言,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与高度评价,感觉比获得国际大奖还高兴。           

  胡新宁同志还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将学术活动与党员组织生活有机结合,定期举办实验室“周五学术沙龙”活动,每期指定一名课题负责人做主题报告,分享科研进展,探讨前沿动态,或介绍科研过程中的成败及心得体会,此项活动已成为支部党员沟通思想、启发学术思维交流的平台。2014年,在他的倡导下,党支部承办了所里的“超导学术周”活动,实验室的10余名研究员和全体博士举办了 6 场学术交流活动。该活动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反响强烈,既有力推动了实验室科研的创新发展,又培育了科研团队良好的思想素质,树立了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以党建促科研,有效避免了“两张皮”现象,使广大党员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和益处。 

  三、善于激发调动干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因为科研需要,很多实验都要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或者置身于高磁场、强辐射环境。对此,胡新宁同志号召全体党员冲锋在前、吃苦在先,引导、激励广大党员自觉做到在科研和生活中处处做表率、当模范、树旗帜。作为党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常年身处于高磁场环境开展实验,经常为完成科研任务加班加点,但他没有任何怨言,始终抱着为科研贡献青春的坚定信念,其带领科研小组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低温超导磁悬浮样机。他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周围的同事们。在他的影响下,支部党员张现平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环境,但他不畏艰难,做出了很多重要创新成果,其所在的科研小组刻苦攻关,研制出了世界第一根10米量级的铁基超导长线。支部党员程军胜承担大型高磁场超导磁体的研制任务,需要经常接触有毒液体环氧树脂胶,且磁体试验时还要受到高达10万高斯的强磁场辐射,但他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其研究成果获得了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在电工所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18名科研骨干中,该支部党员就占到了6人。实验室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该项目的6位核心骨干成员均为共产党员。近年来,在支部党员的带动和影响下,支部所在科研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北京市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甘肃白银市研制运行的世界首座全超导变电站被两院院士评选为2011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支部党员王秋良获得中科院“先进工作者”称号、党员马衍伟入选“北京市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才支持项目,实验室的科研在国内外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学术影响。 

  四、关心他人无私奉献,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作为党支部书记,胡新宁同志深知只有代表党员利益,服务广大职工,踏踏实实为大家办好事解难事,才能赢得党员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他努力成为大家的“知心人”,平时大家工作都很忙,他就见缝插针,抓住一切机会与大家谈心交心,深入了解每个职工在科研工作、生活中的思想动态,帮助年青职工克服职业瓶颈,找到合适的科研方向和平台。他还留意关心长期出差在外的职工,通过邮件、电话了解他们遇到的难题,尽量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近年来,实验室先后有多名职工和学生遭遇重大疾病和变故,每一次,胡新宁同志都竭力而为,积极为他们想办法、伸援手,在他的动员和倡议下,党支部先后为突遇家庭变故、来自农村的2名学生(辛守乔、张正臣)组织了捐款;为患脑部恶性肿瘤的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滕玉平捐款5万余元;今年初,实验室研究生全生财亲属身患重病,他又积极倡议大家在网络平台上发起捐助,成功众筹资金30万元。2014年,实验室职工王栋樑的女儿刚出生就被送进了ICU病房,一天的住院费用就上千元,可是祸不单行,王栋樑的母亲又被查出颅内感染需要进行手术,胡新宁同志得知情况后,默默地承担了王栋樑手头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让他安心照顾家人,同时又联合分工会,为王栋樑申请了工会的困难职工补助,帮助他渡过难关。 

  正是这样,胡新宁同志凭借正派的为人作风、忘我的工作态度,被大家亲切地称作“胡书记”。作为青年学术带头人,他先后获得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包括8项国际发明专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念追求和党性责任,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同志的信赖和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