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王又珑
- 性别: 男
- 职称: 研究员
- 职务: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电话: 01082547084
- 传真: 01082547084
- 电子邮件: wyl@mail.iee.ac.cn
- 所属部门: 高功率密度电气驱动及电动汽车技术研究部
- 通讯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北二条2号
【1】2000年-2004年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 获得学士学位
【2】2004年-2009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获得博士学位
【3】2009年-2011年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4】2012年-2021年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副研究员
【5】2021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研究员
简 历: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
中国电源学会交通电气化专委会首届委员
社会任职:
【1】超高密度机电能量转换理论:多场强冲击下材料特性表征方法、机电能量转换系统特性分析与优化方法、电磁动力系统多层级建模及分析方法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2】航空高速电机技术:高速航空永磁起动发电系统、超高速航空发电机、航空混合动力等航空电气化关键技术研究;
【3】惯性储能脉冲发电理论与技术:超高速一体化飞轮储能、磁通压缩脉冲发电机等惯性储能与高能脉冲电源前沿技术研究;
【4】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用于电动车辆、水下航行器的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
【1】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项目“场梯度线弹性网格多场分析理论” (2025-2029)项目负责人;
【2】“高效起动发电分系统”(2023-2025)项目负责人;
【3】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超高速电磁推进新原理与关键技术”(2022-2027)方向2负责人;
【4】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高速储能发电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21-2023)项目负责人;
【5】“基于航空发动机的大功率高速发电系统研制”(2019-2020)项目负责人;
【6】“机电体系结构及综合管理技术研究”(2017-2018)项目负责人;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功率密度车用逆变器产品平台开发及产业化”(2016-2020)子任务负责人;
【8】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高功率密度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16-2018)课题负责人;
【9】中国科学院重点基金“发电系统匹配与控制”(2015-2017)项目负责人;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新型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理论及实用技术研究”(2012-2014)项目负责人。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多维控制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8,(09):65-69.
【2】Peak power improvement of interior permanent motor for electrified vehicles(电动汽车嵌入式永磁电机峰值功率提升方法), IEEE Electrification Magazine, VOL.2, NO.June, 2014, 2014-06-01.
【3】基于效率及温升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优化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06):1686-1694.
【4】300kW航空高速永磁发电机分析与设计[J]. 电机与控制学报 , 2023, 27 (9) : 63-72.
【5】实心圆柱式超高速永磁电机建模与极限设计[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3, 27 (8) : 26-37.
【6】Study on the Current Waveform Optimization for Multi-Phase Air-Core Pulsed Alternators(多相空芯脉冲发电机电流波形优化方法研究)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23, 51(6): 1485-93.
【7】航空飞行器用300 kW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J].兵工学报,2024,45(05):1363-1373.
代表论著:
【1】CN104467243A,一种盘式电机定子冷却结构, 发明专利授权,2015-03-25.
【2】CN103618394A,一种采用热管绕组的盘式电机定子, 发明专利授权,2014-03-05.
【3】CN103036325A,一种无铁心永磁盘式电机定子及其装配方法, 发明专利授权,2013-04-10.
【4】CN110401173A,一种航空电机的短路故障隔离结构,发明专利授权,2019-11-01.
【5】US10807498B2,Control Method for Series Hybrid Power System or Synergic Electric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Device Thereof(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或复合电源的控制方法与装置),发明专利授权, 2019-02-27.
专利申请:
【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2011;
【2】电动汽车用高性能永磁电机和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电工技术学会一等奖, 2012;
【3】IEEE ITEC-Asia会议优秀论文奖,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