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研究员应邀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交流会由韩立研究员主持。
陶虎研究员于2010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被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聘为研究员。 陶虎研究员一直从事创新敏感原理及效应的敏感材料和微纳传感器前沿科技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超材料、大规模绿色微纳加工、可降解微纳光电传感器及微系统等。
陶虎研究员向参会人员作了题为“New Silk Road: Opportunities in Micro/Nano-Technologies for an Ancient Material” 的学术报告。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陶虎研究员用大量图片和动画详细介绍了蚕丝蛋白在微纳加工技术中的应用。蚕丝蛋白,又名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纯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拉伸强度、透气透湿性、缓释性等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质,而且经过不同方法处理后可以得到不同的形态,如纤维、溶液、粉、膜以及凝胶等。陶虎研究员指出,蚕丝蛋白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是自然界最强的纤维材料之一,具有成本较低、生物可降解且速度可调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大规模合成加工。因此,蚕丝蛋白依靠其良好特性一定能够在药物释放传感器、生物相容性多功能光学器件、活性电子束光刻胶、软光刻技术、纳米压印等生物微纳加工技术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报告结束后,陶虎研究员就生物蛋白光刻胶的性能、生物蛋白的获取方法等相关问题与参会师生进了深入的交流。